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浙江首宗!从3个月到1个月,甬企涉海项目拿地提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5:19:00    

有人疯狂购买不记名超市卡60多张,交给“导师”用于进一步“投资”,结果血本无归;

还有人投入50多万元的巨资,大批量购买京东E卡以及其他各种“缴费”,被骗后欲哭无泪……

这就是最近新出现的电诈模式,骗子在“收割”环节,忽悠受害人“转移”高价值的购物卡。

记者今日从市反诈中心获悉,这一套路多出现于刷单诈骗中的“购卡任务”、冒充客服诈骗中的“赔偿陷阱”,以及虚假投资骗局中的“充值通道”。

近期这样的电诈案件处于多发态势,今年以来全市已有170多起。

疯狂购卡背后有“秘密”:购物卡成骗子又一“提款机”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典型案例。第一个是鄞州区反诈中心发布的。

3月6日,当地潘火派出所接到王先生(化姓)报警,称自己遭遇诈骗。他告诉民警,前段时间他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拆开后发现里面有两张购物“优惠卡”,上面写着扫码就能领奖品。他没多想便扫码,然后进入了一个微信群。

“金牌导师”教你赚钱,百分百是坑。

进群后,就有人发信息,称下载“商家”指定APP就能领取红包、抽奖品。王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码并下载了一个名为“金淘惠购”的涉诈APP,随后就被拉进一个“长期任务交流群”。

涉诈APP下不得。

就这样,他掉进了刷单的“坑”——“金牌导师”上场指导,让其购买京东E卡并拍照发送“卡密”,然后以线下核销的方式完成下一步任务。王先生一一照做,先是小赚一笔,之后就被告知账户被冻结,需要继续充值解冻。

就这样,王先生陷入了不断买卡“解冻”,然后不断出错被限制提现的“怪圈”。甚至当购买京东E卡被限额后,对方竟要求王先生从银行取现9.6万元并和被子混装,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位置。发现被骗时,王先生已累计损失50多万元。

鄞州的王先生大量购买京东E卡并“转移”给骗子。

第二个案例出现在海曙,情节类似——陌生快递上门,里面有购物“优惠卡”,扫码然后被骗去刷单,完成“购卡任务”。

3月3日,家住海曙集士港的李女士(化姓)就掉进这样一个陷阱。在“导师”指导下,先是发布“观影”这样的简单任务,让她小赚一笔。之后对方不断加大难度及“报酬”,还设置了升级路径,让李女士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骗子教受害人蒙骗反诈人员。

李女士还在线下门店一口气购买了62张1000元面值的某超市卡,并且将“卡密”交了出去。最终,加上网约车转移的3万元现金,以及其他各种费用,她被骗近11万元。

被骗走的购物卡。

从黄金到网约车再到购物卡,电诈“收割”进入“3.0时代”

为什么最近流行这种套路?背后自然有脉络可循。

由于购物卡的不记名属性,一旦卡号及密码泄露,他人即可随意使用,且消费后挽损难度极大。骗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其作为“收割”的又一种途径,最终目的是逃避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

众所周知,“紧急止付”是公安机关帮助遇诈群众限时“反悔”,挽回经济损失的“灵丹妙药”。

近年来随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力度越来越强,尤其是多部门联动后,“紧急止付”卓有成效。并且随着监管不断加码,骗子通过“网银转账”卷走受害人一生积蓄的难度日益增大。

这一系列硬核举措,打在了骗子的“七寸”上,令其无比难受。当然他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开始更新自己的行骗模式,尽可能规避来自各行各业的打击。

“线下取现”就是一种模式上的改变。

从去年暑期开始,涉及“线下取现”的电诈警情就多了起来,并且套路不断迭代。

2.0版本:线下取现,并用网约车转移。

最先版本是1.0版本的“黄金邮寄”——忽悠受害人线下购买黄金,并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至指定地点。有一段时间,这类骗局盛行。后来警方加强反诈宣教,尤其是对金店及快递工作人员培训后,这一势头被逐渐遏制。

紧接着,骗子又推出“线下取现2.0版本”——网约车转移。这类套路目前仍不断出现。不过随着反诈宣教精准深入,越来越多的网约车驾驶员开始“觉醒”,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2.0版本还未完全离场,3.0版本就出来了——不记名购物卡。

“它可能比‘黄金’及‘网约车’套路更难防范。1.0和2.0版本时,我们还能有针对性地提醒相关从业人员。3.0版本时,中间环节没了——不再通过第三方,受害人自己买卡并将‘卡密’交了出去。”反诈民警说,“紧急止付”就是与时间赛跑。

而骗子的新型“收割”方式,恰恰将这一时间缩短了,令警方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劝阻。

骗子雇佣电诈“工具人”购买高档烟酒,进行“洗钱”。

骗子获取“卡密”后,会异地下单并雇佣“工具人”购买高档烟酒,装车运至指定地点转卖,以此完成“洗钱”。

前不久鄞州公安成功破获一起电诈“洗钱”案。

起因就是一烟酒店店长低价收购了一批高档酒,银行账户被冻结了。警方调查发现,卖给她高档酒的人员就是电诈“工具人”。他以普通顾客身份进入商场,凭借“上家”提供的取货码前往指定地点提取酒水并交由专门的车队运往外地。

四天时间,他就提货、运走了价值170万元的名酒。另有多余部分“上家”要求他就地销赃,这才露出了马脚。

资料图:警方开展反诈宣教。

新一轮反诈“攻防战”,“堵漏”要从两方面同时下手

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忽悠受害人购买不记名购物卡,这种新型套路或将盛行,广大市民需引起重视。

破局,有两个建议。首先是针对售卡平台,其应强化实名核验与交易监测。

反诈民警表示,售卡平台需严格落实购物卡实名登记制度,对大额购卡、高频次购卡等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反诈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冻结可疑账户或拦截风险交易。

同时,需增设反诈风险提示。如在线上购卡页面、实体卡背面等显著位置标注“警惕以投资、刷单、赔偿为名索要卡密”“卡密泄露即被盗刷”等警示语,主动切断诈骗话术传播链条。

最后需要完善“卡密”核销追溯机制:与商户合作建立消费追踪系统,对短时间内集中消费、异地消费等异常情况启动预警,协助警方锁定“洗钱”链条。

资料图:多学反诈知识,关键时刻能“省钱”。

再说个人防范方面,反诈民警提醒——

在正常生活中,大量购买超市卡、贵金属等本属反常行为。但仍然有不少人没有意识到“异常”,归根到底还是与反诈意识薄弱有关。

“有些受害人不关注反诈新闻提醒,或仅扫一眼标题而未深入阅读,自然难识破骗局。”反诈民警说,多读多看多学,这是防范电诈最核心的“秘诀”。

其次,大家要谨记“卡密即现金”原则:不向任何陌生人、不明平台提供购物卡卡号及密码;所谓“充值解冻”“线下核销投资”等话术均为诈骗。

勿轻信陌生二维码、快递,对来路不明的“优惠卡”“中奖卡”也要保持警惕,切勿因小利陷入圈套。

刷单返利、高额赔偿、非官方投资平台等均为诈骗重灾区,投资消费要选择正规渠道。

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反诈专线96110,同步联系售卡平台冻结“卡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最后,警方呼吁:电诈“收割”手段虽不断翻新,但核心仍是利用人性弱点与信息差。唯有公众提升防诈敏感度,平台筑牢安全防线,方能在这场“攻防战”中掌握主动权。

记者 王晓峰 编辑 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