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TALK丨机器人企业家:对等关税将会让美国具身智能产业受到更大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4月10日,以“具身智能 生态赋能一共塑未来产业新图景”为主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
在最受关注的关税问题上,会议期间,多位具身智能企业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在90%以上,因此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落地的冲击非常有限。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国内机器人国产化率在90%以上,对等关税将会让美国具身智能产业受到更大影响
具身智能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当前更多的还是在国内的一个自循环体系。另外,产业应用方面,国内的场景也是全球最丰富的,以及人形的供应链都在国内。所以这次对等关税,对国内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影响并不是很大。实际上,我认为,美国将会受到更大影响。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人形企业的核心零部件,都来自国内。而国内机器人国产率已经在90%以上。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赵同阳:假如美国有意排挤中国机器人于门外,美国将错过很多机会
中美对等关税对企业自身影响不大。我们80%~90%都是自研,如果(美国方面)加一倍关税,我们可以加两倍再卖回给他们。由于(美国)他们觉得中国机器人(价格)挺实惠的,所以我们可以加更多。
有人问我慌不慌,我一点都不着急。(来自美国的)订单完全没有收缩迹象。我觉得中国机器人将会引领整个行业。假如美国有意排挤中国机器人于门外,那将是他们的错,美国将错过很多机会。
兆威机电董事、总经理 叶曙兵:离开中国供应链的美国是建立不起来具身智能产业的
实际上应该是美国采购我们的东西更多。目前我们在具身智能上,我认为中美处于同样起步阶段。美国的软件包括模型这一块,他们虽然走快一些。但是在硬件这一块,它还依靠咱们中国,包括像高精密制造部分、驱动模组部分、还有影像、光学相关的电子皮肤和传感器,这些东西去东南亚,你采购不到,也达不到这个精度要求。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美国离开中国反而建不起来这个产业。在具身智能产业化上,他们还得依靠我们。
汉阳科技联合创始人、董秘 曹莉蒙:关税实施第一天,我们1个小时内就出货了100万美金的货品
我们早就预计到了这次关税带来的冲击,已经提前有所准备。短时间预计对公司冲击并不会特别大。基于我们此前做好的战略储备,基本上可以缩减关税上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关税会对我们在北美地区的出货量减少,但其他市场增速还十分稳定。对比去年,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和销量已经抵得上去年全年销量。尤其是关税实施第一天,我们1个小时内就出货了100万美金的货品。所以综合来看,此次影响并不会把企业逼到没有办法的境地。
自变量机器人首席执行官 王潜:与上一时代的科技公司不同,我们成立之初在资本架构上便选择了立足中国市场发展的架构。
我觉得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总的来说,我们在供给侧还是有非常好的自信。那硬件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的机器人供应链其实是无法脱离中国的存在的。
在需求侧来说,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全球市场,美国市场其实并不是我们重点要去关注的一个市场。因为这件事情其实大家也很长时间内都有这个心理准备,所以我们也都为这样的突然的变化,预先做好了两手准备。目前我们的重点可能更多地是放在“一带一路”上。
从资本架构上来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市场发展的架构,那将来可能也会持续按照这个方向来走。所以这个可能和上一个时代的一些科技公司在资本架构选择上,有很大的不一样。
优艾智合首席战略官梅婉箐:关税可能会对产品有促进作用,包括有一定的机遇跟发展空间。
目前来讲其实对我们的影响没有特别大。从供应链角度来讲,基本上90%多以上都已经国产化。
从整个市场角度来讲的话,其实这个挑战跟机遇是并存的。(关税)可能会对产品技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包括有一定的机遇跟发展空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