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州工学院校园马拉松火热开跑
5月10日,苏州工学院第十届校园马拉松赛火热开跑。本次马拉松赛是“新苏工·奋楫新征程”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学校在更名后的第一场面向社会、面向校友和全体师生的大型活动,更是对学校即将到来的67周岁生日的美好祝福。1600余名师生校友和社会友人在昆承湖畔以奔跑之姿献礼更名校庆,用奋进脚步丈量青春时光。

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任、王继元,建设银行常熟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徐哲,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党群部总经理周宁等出席起跑仪式。王任致开幕辞。她表示,今年是学校更名苏州工学院的第一年,也是学校独立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年,意义非凡。马拉松运动不仅是速度与耐力的较量,更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与苏州工学院“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高度契合。希望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能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每一步的奔跑中,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发令枪响,跃动的身影如潮水般涌过起点线。人群中既有远道归来的“家人”,也有首次尝试马拉松的新生;既有85岁依然坚持运动的“银发跑者”,也有一群活力满满的“萌娃跑团”。在“爱心跑道”上,汗水在阳光下闪烁,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与脚步声交织成青春的乐章。

传承:爱心跑道连接成长线
85岁高龄的数学与统计学院退休教师陶洁老师在得知学校将举办马拉松比赛后,“瞒着子女”报了名。他说:“今年是学校正式更名为苏州工学院后的第一届马拉松,纪念意义非凡。作为老同志,希望通过参加这次马拉松,为学校的活动增添一份精神力量,证明年龄不是追求热爱的阻碍。”

十年如一日逐梦赛道的“马拉松热爱者”、校马“常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剑勇老师在赛前说:“马拉松运动教会我以平和、坚韧的心态去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以永不停歇的脚步诠释坚韧、突破与传承。只要坚持,就能跨越人生的马拉松赛道,收获成长与蜕变。”

师范学院刘贤敏老师与体育部曹艳杰老师一家更是全员出动,夫妻俩这次带着8岁的女儿一同参加了马拉松。“知道学校举办马拉松的消息后,是孩子提议我们全家一起报名参赛的。平时工作忙,这次想用特别的方式陪孩子成长。”
老当益壮的韧劲、敢于突破的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从我到我们,从独行到共进,这不仅是个体的坚持,更书写着一代代苏工人同频奋进的教育诗篇。
归巢:带着家人回家跑
在校友服务台前,专程回校参加的221位校友纷纷拿起手机与久别重逢的同学老师合影留念。“带着对妻子学生时期校园生活的好奇” ,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2014届校友闫玉的台湾籍先生罗子伦这次专程报名参加了比赛,他认为能以家属身份来参加妻子母校的马拉松赛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回忆。
“学生时期在班级工作中配合默契,毕业后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今天再次在校园里并肩奔跑,我们始终坚信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同窗情谊永远是心底最柔软、最珍贵的存在,期待有更多这样特别的相聚时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3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班长陈圆平和团支书高文凯感慨道。今年二人更是同时带娃回家参赛,“在母校的跑道上,孩子紧咬牙关冲过终点及领取奖牌时开心的场景让我们觉得活动意义非凡。”当奔跑成为家族记忆,教育便在这些“校二代”中完成了代际传递。

“当年母校为我插上翅膀,如今该我反哺母校了。作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每一次回到学校都感觉倍加温暖。在校园马拉松的过程中,我愿意学以致用,把专业和产品结合,为母校活动贡献一份力量。”2001届社会经济统计学专业校友、常熟市勤晟鑫纺织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辉邀请他的合作伙伴常熟市坤成针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共同为本次马拉松赛事提供了服装物资保障。毕业选择相同,健康生活理念也同频,与他相同的还有汽车工程学院2005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校友杨志、顾金忠带着对母校的祝福以及因故未能赶来参赛的张鑫校友的遗憾,“汽车三兄弟”这次继续“健康合伙”。200余名校友的归巢,让爱心竞技场响起穿越时空的青春回响。

奔赴:校企同行跑出共赢加速度
10公里的“爱心跑道”连接的除了青春记忆和校友情怀,还丈量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N种可能。
“多年来,学校为公司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目前公司在职校友96位,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母校的人才支持,也期待未来跟学校可以在技术攻关、人才共育、生态共建、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已是企业高管的材料工程学院2011届应用化学专业校友沙烨新这样说。
商学院2008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友卢杰表示,“这次活动既能让我们通过跑步运动践行健康理念,还能让我以企业代表和校友的双重身份与母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祝愿母校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3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校友周珊珊谈到,“活动不仅是体能挑战,更是校企深化交流的纽带。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展现企业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为后续合作建立更紧密的情感基础。”马拉松赛鸣响的不仅是开跑信号,更是就业的起点。据了解,不少校友都身兼多重身份,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岗位需求回到母校。赛道上并肩同行,赛场外双向奔赴,校企同行铺就未来赛道,产教融合跑出共赢加速度。

匠心:共绘校园文化新篇章
工于匠心,行以专注。2001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友、江苏省产业教授、学校兼职教授、江苏工匠顾德仁感慨地说:“学校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再到硕士生培养,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看到学校越来越好,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也希望学校继续传承良好传统,努力走在前、做示范。”
“马拉松赛场上的坚持精神和苏工人的特质很像,一件件事做,一步步跑,精益求精,从小处改善、从微处调整”,机械工程学院2014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梯工程)专业校友、顾德仁的徒弟、江苏省劳动模范宋浩在赛前分享。马拉松赛场外,新一代的苏工人也在书写着他们的匠心故事。当十年的奔跑精神与八年的公益初心相遇,一场热血与温情交织的盛宴即刻启程。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学生匠心打造的彩绘泥塑、传承千年技艺的扎染作品、充满未来感的创意3D打印饰品在赛场外一一亮相。八年为爱而画,温暖公益,是他们的坚守!
从“超长待机”的志愿服务,到医疗点细致的放松指导,再到沿线值守的“安全屏障”;从校友服务专班的“三全”贴心服务,到“校友告白台”“校友返校打卡点”的暖心布置,再到师生摄影团队为精彩瞬间按下的那一下快门,这场赛事凝聚着整个校园的温暖力量。
据了解,本次马拉松赛共有1600余名师生校友和社会友人参加,赛事分设“奔跑组”(约10公里)、“乐跑组”(约4公里)、“健走组”(约2公里)三个组别。起点与终点均位于苏州工学院东湖校区南田径场。赛道途经天池路、公望路、石田路等学校道路。截至今年,赛事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了苏州工学院体育文化的重要品牌,更是凝聚广大校友力量的重要纽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孙珊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