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评论员:山水洲城筑就人民星城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是开创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
《说文解字》说:“城,所以盛民也。”一语道破城市的本质:承载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城市的灵魂与主人。城市之“盛”,不仅在于楼宇林立,更在于人民安居乐业。一旦失去人,城市便徒留废墟。因此,无论是建设还是管理,城市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人”而展开,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最终落脚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指引下,长沙的城市化进程波澜壮阔,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品质星城”的精雕细琢,到“智造名城”的动能转换;从“幸福之城”的民生温度,到“山水洲城”的生态魅力,长沙的成就有目共睹。
这背后,是我们对“一尊重五统筹”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践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从“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跃升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并新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再加上“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三大功能支撑,长沙的城市定位日益精准,发展路径愈加笃定。
然而,和所有快速成长的超大城市一样,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的长沙,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成长中的烦恼”。面对“大城市病”的挑战,长沙选择以共建破题、以共治筑基,最终实现共享美好。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为我们指引航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航标已立,征程壮阔。长沙将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会议精神,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始终,持续提升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厚植“人民性”城市根基。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最高评判标准,把最优资源留给人民,将服务重心聚焦人民,用发展成果造福人民,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安居的幸福乐园。
精耕“内涵式”发展沃土。告别“摊大饼”式扩张,转向“精明增长”“紧凑城市”模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既要着力解决快速城镇化积累的短板风险,也要有效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品质需求。
做强“都市圈”核心引擎。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牢固树立长株潭“一座城”理念,充分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推动长株潭都市圈深度融合,实现“1+1+1>3”的共赢效应,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守护“特色化”城市基因。精心守护城市独特基因。充分考虑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建筑风貌的和谐统一,加强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严格管控湘江两岸及橘子洲、岳麓山等核心区域风貌,留住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脉与山水洲城魅力,塑造具有鲜明长沙标识的城市气质。
面向未来,长沙将依托“高水平制造”筑牢经济根基,追求“高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构建“高韧性安全”守护城市安宁,实现“高效能治理”提升运行水平。这幅图景的绘就,绝非政府唱“独角戏”,而是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唯有每一位市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其中,建言献策、遵规守约、爱护家园,方能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筑城为民,盛民以城。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东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集千万长沙人民之智、聚千万长沙人民之力,同心筑梦,携手前行,我们定能将这座山水洲城打造成一座属于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璀璨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