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坪坝初级中学教师王升富——“学校和孩子就是我的世界”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重庆市城口县坪坝初级中学教师王升富就拿着课本和教案走出了宿舍,他的住处紧挨着学生宿舍,看到还没有进教室的学生,他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句:“动作快点儿,别迟到了!”
走下两个台阶,再转过一个弯,就到了教学楼。从咸宜乡中心校、明通初中、修齐中学再到坪坝初中,王升富走过了40多年的乡村教育道路,从青年走到两鬓斑白。202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跟孩子们学习相关的事,都是大事
“遇冷结成疙瘩,乌云深处为家。出门敲锣打鼓,一来就毁庄稼。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在教室里,王升富提问道。学生们齐声回答:“冰雹!”
“教初中学生,先要培养学科兴趣。培养兴趣,就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这是学校年轻老师给我的建议。”王升富之前担任了很长时间学校管理工作,临近退休,重回到一线任教。为此,他主动跟年轻老师请教低年级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上,王升富既传统又“时髦”。翻开王升富的教学课本,每页都是满满的批注,上面写着章节必背知识点、重难点提醒、拓展知识补充等。他还自己制作教具,有时还结合乡村教育的“土法”,教学生记住一些知识点。
如今,王升富是县里的专职督学,每学期他都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听课活动,认真记录、评课。他评课时有一个特点:不是就课论课,而是积极提出一些普遍性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以求有更大收获。
除了听课之外,王升富还经常翻阅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当作宝贝一样记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把每个步骤都记在笔记本上,进而写成心得体会。
“要想把学生教好,老师首先要跟上时代;而且,跟孩子们学习相关的事,都是大事。”王升富严肃地说。
孩子像春天的幼苗,需要全力呵护
1984年师范毕业后,王升富一直在乡镇中小学任教。在他看来,孩子就像一棵棵春天的幼苗,需要倾尽全力呵护。
曾经,王升富的班里有个成绩很不错的男孩要辍学。这个男孩父母身患残疾,家庭不富裕。为了让他重返校园,王升富决定家访。崎岖的山路上,王升富从早晨走到中午,终于找到了男孩的家。“不管怎样先让孩子回来上学吧。”王升富苦口婆心地劝说男孩父母。最终,在王升富的努力下,男孩重新回到了课堂。
凭着这样的坚持,王升富把很多孩子重新拉回了学校。他说:“如果不读书,孩子很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
平时对待学生,王升富也是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多方了解,并且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没人照看,放假期间我也把他们喊到学校,看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帮忙的。”王升富说。
到了周末,王升富就从老师变成了“家长”,他给留守的孩子买各种生活用品。遇到孩子们生病,他就临时当起兼职“医生”。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现在已是城口县沿河乡党委书记的谭天平是王升富教过的1999级学生。他至今仍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得了急性肠胃炎需要输液,家又离学校很远,没有家人照看,是王升富一直陪在身边照顾。
40多年来,王升富教了20多届、上千名学生,城口县各行各业都有他的学生。“看到学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最感到幸福的事情。”说起自己的学生,王升富的眼里闪烁着亮光。
为乡村教育尽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王升富爱学生,也深爱着这片校园。有一年,学校因山洪而断水。王升富就和同事们一起,踏着泥泞的山路,前往5公里外的山上水源地维修。
山上蚂蟥多,维修回来后,王升富被咬得全身是伤。但他顾不上处理伤口,就先去看看供水是否恢复了。
2020年,王升富卸下担任了19年的校领导职务。城口县教委准备安排他到一个“清闲”岗位过渡,但他坚持回到教学一线。
“王升富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为我县年轻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城口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唐真兴说。
再有一两年,王升富就要退休了。说起最大的心愿,他袒露心声:“学校跟孩子就是我的世界,能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尽点儿力是我一生的追求。”(本报记者 杨国良)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