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无视禁止标志,大连部分立交桥仍有大货车违规通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6:14:00    

垃圾清运车违规驶上甘南路桥。刘占新 摄

岚岭路上甘南路桥匝道处的龙门架被撞歪。刘占新 摄

今年2月7日,大连日报刊发稿件《城市立交桥的“不能承受之重”》,聚焦大货车违规行驶开上香甘桥的乱象。两个多月过去了,相关部门治理效果如何,其他立交桥是否还有类似现象?记者对此进行了回访,结果喜忧参半。

网友热评为治理献策

本报关于大货车违规上桥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热议,不少市民为相关部门治理违规乱象献计献策。网友“不过如此”评论说“发现及时,防患于未然”。不少网友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治理,尽快行动起来。有网友表示:货车违规上桥现象较多,不仅香甘桥,南关岭附近的甘南路桥此问题也很严重,限高杆被撞坏好几次。

“大多数司机存在侥幸心理,忽略了安全隐患,除了加强教育外,必须严惩,提高违法成本。”有网友认为,一旦桥梁受损,造成重大事故,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还有网友对具体治理措施提出建议,“在上桥口安装监控摄像头,上桥货车严惩不贷,罚款扣分”“只有监控抓拍,才能根治违章上桥”……

香甘桥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针对香甘桥货车违规上桥乱象,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派出警力,在桥头采取临时抓拍措施,对违规上桥货车司机处以200元罚款,并提醒他们遵守交通标志标线。

记者联系上两位被处罚的大货车司机,了解了他们违规上桥的原因。司机贺师傅从事建筑排渣工作,香甘桥是排渣之后返回的必经之路,虽然知道该桥禁止货车通行,但桥上没有抓拍装置,于是心存侥幸,明知故犯。司机杨师傅在大连开发区一家货运公司开小货车,由于路况不熟,导航也未提醒,系误闯。

交警部门加密加频设卡,货车违规上香甘桥的乱象得到了及时纠正。4月14日15时,记者又来到香甘桥,20分钟内,记者只发现两辆小货车违规上桥,治理效果显著。

部分立交桥违规现象仍普遍

4月14日,记者来到网友反映较集中的甘南路桥。看到华东路接甘南路桥主道及东侧匝道处都有龙门架限高杆,并设有限高3米、5吨及5吨以上货车禁行的标志。龙门架上的公告牌特别提醒:超高车辆通行造成限高设施或桥梁损坏,由该车自行负责。

岚岭路上甘南路桥匝道处的龙门架,除了上述标志外,还多了一个货车禁止通行的标志。记者看到,此处龙门架受损严重,上端的7处焊点被撞击拉扯损坏了5处,原本笔直的钢管被撞得歪歪扭扭。

记者看到,很多车身标示超过5吨的货车违规开上甘南路桥。短短20余分钟,记者就记录下19辆违章车辆,其中,车身标有“中国邮政”字样的厢式货车两辆,标有“大连环卫”的垃圾清运车7辆。这些垃圾清运车载重16吨左右,超出桥梁限重范围。记者循着车身上的监督电话,分别联系上沙河口区环卫处及甘井子区环卫处。两区的环卫处都很重视,表示马上通知所有转运车辆司机以及合作公司,积极整改,落实责任,杜绝再犯。记者走访发现,大货车违规上桥现象,在金三角桥、华香立交桥、高新区红凌路桥仍屡见不鲜。

市公安局3月31日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大连市公安局关于调整我市主城区交通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此次《通告》与往年相比一个重要变化是:为切实消除道路交通隐患,将去年的“黄牌货车”在“高架(立交)桥”限行调整为“所有货车”在“高架(立交)桥”限行。《通告》明确,除了皮卡车,所有货车,不管吨位大小,不管黄牌、蓝牌还是绿牌,全都不能上高架桥、立交桥通行。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占新)

短评

加强“技防”治乱象

刘占新

大连日报曝光大货车违规开上香甘桥乱象后,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迅速治理,成效显著。令人惋惜的是,香甘桥乱象止歇,但其他立交桥的违规乱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管住大货车违规上桥,是一件细致活儿。桥梁建设年代不同,建设工艺迥异,决定了桥梁承载能力的差异。从记者采访情况看,我市主城区的立交桥限制货车通行的吨位,从四五吨到几十吨,但空有限行标志,没有监控技术手段,导致大货车违规上桥肆无忌惮。

加密加频检查关卡,确实可对违规货车驾驶员形成震慑力,但也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难以形成常态化机制。遏制货车违规上桥乱象,关键要加强技术监控手段,打消驾驶员“钻空子”的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