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千件纠纷到和谐家园,“共治社区”的“蝶变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7:39:00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4月19日电(记者王宁、黄江林)4月17日一大早,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犀地社区的“多元调处工作室”内,退休法官李霞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在这里,等待居民的法律咨询和解纷诉求。

“今年以来,居民主动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遗产继承和邻里纠纷。”李霞说,“最棘手的一起案子要数一次厨房下水道漏水事件,双方因赔偿金额谈不拢,找上了门,经过撮合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

地处天津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域的犀地社区,曾经民事纠纷频发,最高每年物业纠纷成讼量达400余件,最高累计超1200件。“当时,每天社区都有一大批业主,投诉电梯故障、路面坑洼等问题;而物业公司收不上来物业费,也很苦恼。”犀地社区司法社工张栩说。

无奈之下,犀地社区向和平区法院设立的“社区法苑”求助,负责接待处理的正是时任和平区法院立案庭法官李霞。

“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一边处理纠纷,一边深入走访调研,发现解决物业问题是当务之急。”李霞说,针对物业公司因管理不善造成电梯事故等问题,和平区法院向有关部门反映;经过评级,该公司作为C级不合格企业,被责令退出天津市场。

更换物业公司只是第一步,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才是目的。和平区法院以“社区法苑”法官联系点为平台,基于“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组织召开街道、住建部门、业委会代表、法律专家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一给出了整改方案。

很快,“摔倒小路”被修缮一新,垃圾乱丢乱放现象明显改善……最令居民揪心的电梯故障问题逐步解决,17部问题严重的电梯得到更换,14部经常损坏的电梯列入更换计划,其余电梯也在维修后顺利通过检验,业主们纷纷补缴了物业费,并以95%的通过率与新物业公司完成续签。

经过整改,2024年以来,犀地社区物业纠纷年成讼量已降至个位数。“如今真正称得上是和谐家园!”社区居民王颖感叹道。

“居民生活的和谐稳定、社区的长治久安,不能只靠一个部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田春军说,法院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后一步,将矛盾“化早化小”才是基层治理的关键。

和平区委政法委将犀地社区“社区法苑”法官联系点升级为“多元调处工作室”,依托该平台,街道、法院、矛调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城管委等单位联合打造了解纷“共治朋友圈”。

图为位于犀地社区的多元调处工作室。新华社记者 黄江林 摄

志愿力量的加入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新兴街道因地制宜,组建了“银发”志愿调解库,一批志愿者被特邀为志愿调解员。2023年退休的李霞,便以志愿者身份再上岗,每周四固定驻扎犀地社区,其余时间通过电话、线上等方式随时随地为百姓答疑解惑。

鉴于犀地社区的成功经验,自2023年5月起,和平区法院联合新兴街道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并以点带面辐射了全区6个街道64个社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和平区“无讼社区”示范点已服务2000余人次。截至2024年底,新兴街道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22%,和平区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77%、相邻关系纠纷同比下降47%。

“未来,和平区还将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统筹‘社区法苑’‘社区检察岗’、街道司法所、法学会法律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等各类资源,构建完善协同共治工作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天津市和平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