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丨金昌市金川区:多元救助织密民生保障网
今年以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民政局探索建立“爱心金川·暖心守护”多元救助帮扶体系,以标准化、精准化救助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
为独居老人“定制”服务
今年80岁的张某家住滨河路街道龙集里社区。最近,他的生活有了新变化。
张某老伴过世,儿子在外地工作,独自居住。其因患白内障导致视力不佳,听力也逐渐下降。
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张某的困境,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分析,积极为张某对接帮扶资源。社区“红石榴”爱心互助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为张某提供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社区还联合卫生服务站,定期为张某检查身体。“感谢你们,让我的生活热闹起来了。”张某对上门人员这样说。
接力帮扶残障特困人员
家住广州路街道宝晶里社区的刘某,是一名精神二级残疾的特困供养人员,长期在金昌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2024年12月,医院精神科整体搬迁至50公里外的河西堡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
今年3月,刘某办理入院手续时遇到困难。由于需家属到场,而刘某的父亲年事已高,无法独自前往。社区得知情况后,启动“需求派单—接单服务”程序,安排专人全程陪同刘某的父亲前往河西堡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协助他为刘某办理了入院手续。看到久未见面的儿子,刘某的父亲很激动:“多亏社区帮忙,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考虑到刘某的生活需求,社区工作人员还为他购买了生活用品,并叮嘱刘某父子,有困难及时给社区打电话,社区会尽力帮他们解决。
护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
家住宝晶里社区的小果,今年小学三年级在读,其姐姐小雅是一名初中生。因父亲去世,母亲精神二级残疾,小果和姐姐被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
长期缺乏照料的小果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街道依托“爱心金川·暖心守护”多元救助帮扶体系,为他链接社区志愿者。志愿者引导小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定期上门陪小果聊天,辅导他学习,还带着小果参加“爱护环境 我有‘画’说”亲子绘画、“探索科技奥秘 点亮青春梦想”等社区活动,为其链接“乐学微课堂”书法班资源。
如今,小果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性格也愈发开朗,愿意与他人交流了。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保障
“许师傅,我们给您送大米来了!”日前,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工作人员为许某一家送来生活物资。
今年36岁的许某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脑出血引发癫痫导致其丧失劳动能力。与妻子离异后,许某与父母、女儿租住在天源里社区。一家人靠许某父母打工维持生活。
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许某一家的情况后,立即展开帮扶。金川区将许某一家纳入低保边缘户保障范围,建立跟踪帮扶机制,发动志愿者为许某一家提供关爱服务。“从治病救命到安身立命,社区都替我们想到了。”许某感慨地说。
近年来,金川区民政局探索建立“爱心金川·暖心守护”多元救助帮扶体系,以街道政务大厅为圆心,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党群物业服务站、网格物业工作室为半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楼栋长(楼口长)、志愿者、热心居民等服务队伍为触角,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救助模式向多元匹配帮扶资源的综合救助模式转变,让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金川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川区将在统筹救助资源、拓展服务供给、精准对接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上持续加力,不断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为群众幸福加码。
作者:张晶晶 杨淘夷
来源:中国社会报
编辑:魏戈琪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