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福建安溪剑斗白濑水利工程:福泽泉州的民生“新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15:00    

在泉州的发展蓝图中,福建省安溪县剑斗镇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国家发改委《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及福建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项目的使命。这座集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经济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枢纽,不仅是泉州的“水安全屏障”,更承载着为泉州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工程概况

白濑水利工程位于晋江西溪干流上游,大坝选址于安溪县白濑乡长基村。这里控制流域面积达968平方公里,广袤的流域汇聚着年均9.65亿立方米的径流总量。正常蓄水位288米时,水库总库容可达5亿多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约5.7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约1.81亿千瓦时。其功能多样且关键,以供水为核心任务,同时兼顾防洪与发电。这一工程的建成,基本解决了泉州市2030年水资源紧缺的难题,大幅提升了安溪、南安城区的防洪能力,从原本的20年、3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还为福建向金门供水提供了稳固的水源地保障,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水资源根基。

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筹备历史悠久。早在1946年,当时的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就组织规划编制了《晋江白濑水利工程初步报告》,开启了对这片水域开发利用的初步探索。1956年,福建省工业厅水电处编制的《蓝溪(白濑)水力发电计划》进一步推进了前期规划。此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福建省、泉州市多次组织对大白濑水库项目进行初步论证和规划设计,不断为项目的推进积累经验和数据。直到2011年,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启动筹建,2018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工程得以稳步踏上建设征程。

移民安置:4万人的安居工程

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先行。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任务艰巨而复杂。其涉及安溪县4个乡镇19个行政村,移民总人口达四万余人,需征收房屋面积和土地面积众多。此外,工程还涉及影响农工商企业和工业企业,以及交通工程设施(铁路工程、公路工程)、输变电工程设施、电信工程设施等不同领域在内的多个单位。

人民安居是头等大事,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剑斗镇作为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的主战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发力,将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剑斗镇C01-01地块安置区、剑斗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库区安置周转房项目两个项目列入“书记抓前期”重点项目领办清单,明确节点安排、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在移民安置工程建设上,剑斗集镇精心规划新址用地,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落地实施。其中,安溪县第十二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派出所、核心区统规统建安置房主体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核心区统规统建安置房的C06-02地块、E03-01地块主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C01-01地块已完成立项、勘察设计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查。非核心区统规自建安置区也在积极推进,包括东阳片区、十二中片区、洋寮片区、黄厝坪等,力求为移民提供更优质、更适宜的居住环境,确保移民“搬得顺、住得稳”。

此外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剑斗镇在征迁工作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2023年,剑斗镇顺利完成中、后期导流淹没影响范围的征迁工作;2024年,又一鼓作气完成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内剩余部分所有征迁工作。在征迁过程中,剑斗镇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并积极解决各类复杂问题,面对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权属争议、补偿标准疑问等问题,工作人员耐心沟通、深入调查,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为工程建设扫清了障碍。

在服务移民方面,剑斗镇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妈妈式”服务。镇村干部与移民搬迁户进行点对点的对接,挨家挨户丈量做工作,深入了解他们在租房、搬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积极提供帮助。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移民家庭,镇政府积极协调房源,提供租金补贴;对于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家具搬运、物品安置等问题,工作人员主动帮忙联系搬运公司,组织志愿者协助搬迁,让移民切实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建设进展:多点开花的攻坚图谱

在工程建设进展上,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分为枢纽主体工程、专业项目改建工程和安置区建设工程,各个部分协同推进,进展顺利。枢纽主体工程的C1标段已完成合同工程“两站一园”(大坝管理站、鱼类增殖站、珍稀植物园)建设内容,分部工程已验收,具备单位工程完工验收条件,完成相应的投资工作。C2标段(大坝)包括坝体、引水系统、放水底孔、发电系统、过鱼设施、库区防渗及左、右坝防汛道路等工程。大坝左岸已完成坝基开挖施工,河道截流和部分混凝土浇筑工作。大坝右岸已完成右岸基坑开挖并开始右岸坝基和厂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并利用天湖山支线铁路停运期的有利时机,全力推进21# - 26#坝段坝基的开挖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一定投资,占标段总投资的一定比例,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为大坝的最终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项目改建工程也在稳步推进。铁路工程方面,目前已同时开工多段路基工程、车站,桥梁和隧道等,其中控制性工程吴田坂隧道已开挖至三分之一处,施工人员克服了地质复杂、施工环境艰苦等诸多困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公路工程方面,省道217线改建工程在完成招投标工作后,施工单位均已进场开展施工,并用几个月的时间完工;省道以下已开工包括340县道湖上段连接工程等三个项目,其他项目也在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并陆续展开施工,逐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为工程建设和当地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电力、广电、通讯等项目已同步启动、分步实施,目前主要是配合在建工程同步开展相关杆线迁改工作,进度满足整体建设需求,确保了工程建设期间及建成后的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

安溪移民安置工程实施多个项目,多个安置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除了剑斗集镇新址和参内、官桥安置点外,仙荣安置点规划用地,已完成初步建筑设计方案,正在进行方案优化,安置点配套的小学、幼儿园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地质勘察等前期手续工作;剑斗镇三角洋安置点和云溪安置点规划用地及安置人口已初步确定,白濑乡寨坂安置已完成地质勘察;感德镇岐阳安置点规划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地质勘察,目前各安置点都在为后续建设积极准备,致力于为移民打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资金与用地:百亿投入的坚实保障

资金筹措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剑斗镇做到了资金融资到位,资金来源多元化。其中股东资本金(包括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股东项目资金)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金支持;中央预算内也给予了资金补助,体现了国家对该工程的重视和支持;水务集团借款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补充,多种渠道的资金汇聚,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血液”,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不断链。

用地用林方面,主体工程及铁路、公路、安置区用林已全部获国家、省林业部门审批,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合法的用地用林依据。枢纽区先行用地于2020年3月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正式用地报批手续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和国务院审批通过,项目用地已经国务院同意、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已取得批复文件。目前正在按照工程进度需要组织用林用地征用、交地以及临时用林用地报批工作,确保工程建设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合理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未来愿景:水脉激活区域新动能

展望未来,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对泉州地区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它将极大改善泉州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防洪减灾方面,增强的防洪能力将有效保障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水对农田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为城市和农村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剑斗镇也将借助工程建设的契机,围绕“一核两圈四区”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发展上,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乡村建设上,加强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剑斗。

从1946年的蓝图到2025年的攻坚,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用七十载沉淀,书写了一部治水兴城的史诗。当大坝最终合龙,清流奔涌的那一刻,这项福泽千年的工程,将成为泉州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书写泉州高质量发展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