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练”备汛,广东开展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综合演练
日前,广东多地迎来今年首场强对流天气。汛期将至,4月1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地质局指导、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综合演练在阳江市举行,通过实战化演练,不断提升广东省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会商研判指挥、情况应对处置、技术支撑保障和信息快速报送四个能力,为筑牢安全防线、护航民生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演练现场
以练为战,高科技装备“硬核”赋能
“2025年度广东省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综合演练现在开始!”本次演练设置“台风预警-应急响应-灾后处置”的海洋灾害与地质灾害双场景,以阳江市政府综合指挥调度作为演练主线,覆盖预警发布、巡查排查、人员转移、险情处置全流程,重点突出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环节,联合市直部门和省市县三级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演练。“防御灾害怎么办我们就怎么练。”突出实战是本次演练的一大特点。
无人机、无人艇等高科技装备近年来在地质与海洋灾害综合防御实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防+技防”模式在本次演练中交出不俗的表现。接到应急指令后,现场两架无人机、两艘无人艇分别搭载高清相机、机载雷达等设备在模拟受灾区域开启巡航,采集数据后迅速生成实景三维模型,为进一步研判灾情提供翔实的数据参考。

演练现场开设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装备展
“本次演练既是对预案的‘压力测试’,更是对基层能力的‘全面体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黎义勇教授对本次演练给予了高度肯定,“演练验证了预案的可行性,更检验了基层执行力和社会动员力,凸显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格局。”
以“迅”备汛,多方联动靠前部署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异常性、频发性、极端性加重,多年不遇、突破极值等强降雨天气有常态化趋势。去年,韶关江湾、梅州“6.16”特大暴雨引发大量山洪地质灾害和复合链式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去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行动工作方案》,省自然资源厅迅速响应,于今年1月14日印发《2025年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行动工作方案》,吹响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行动的号角。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广东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较为突出,后汛期(7-9月)雨量偏多,登陆或者严重影响我省的台风强度略偏强,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形势不容乐观。
汛期即将到来,全省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以本次演练为冲锋号,打起十二分精神,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抓好各项防御工作,全力防范重大地质与海洋灾害,打好打赢灾害防御攻坚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通讯员 罗诗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通讯员 罗诗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