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00米风洞!2架无人机对撞,大厦平台被砸,谴责!


这两天,两架无人机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00多米的顶部风洞处对撞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



记者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获悉,两架无人机系“黑飞”,坠机后大厦96层平台防水层被砸出坑洞。
据了解,自2016年第一次发生无人机事故至今,环球金融中心9年已记录95次事故,运营方对此表达了强烈谴责。



8月27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管理运营部负责人卢良君告诉记者,网传撞机事故发生在8月24日下午,大厦物业在96层屋面平台发现了这两架坠落无人机,其中一架翼轴倒插进屋面防水层,造成地面穿孔破裂。运营方随后报警,相关无人机已交由警方处理。

据了解,由于离地400多米的大厦楼顶有一处“风洞”,环球金融中心已成为黑飞重灾区。这已是该大厦自2016年首次发生无人机坠机事故后,记录在册的第95起事故。
卢良君告诉记者,万幸的是这些事故没有造成地面人员伤亡,但却给大楼带来了严重物损。比如2017年4月12日,一架无人机直接撞击大厦98层风洞幕墙后坠毁,导致97层玻璃采光顶碎裂,此次事件直接破坏了建筑防水结构,飞机残骸被找到后飞手已不见踪影。


卢良君表示,这些事故他们都有记录在案并报警,基本均为黑飞,相关责任人事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但这样的事后追责起到的震慑作用有限。
据大厦运营方统计,随着无人机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自2016年11月至今,大厦红线范围内共记录95架次无人机坠落事件,其中超七成集中于近三年:如2023年35次,2024年19次,而今年前8个月已达17次。
记者注意到,高楼林立的上海小陆家嘴地区,在飞行软件上目前并非禁飞区,而是被列为加强警示区。在上海,无人机飞行需通过随申办申报,且明确不得超过120米,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未经许可的此类行为均为“黑飞”,涉嫌违法。

对此,大厦运营方呼吁,有关各方尽快设立核心商圈高空建筑“禁飞区”,强制无人机配备电子围栏及避障系统;同时加强备案制度,可通过技术手段监控非法飞行并追责,进一步让飞手认知“高空非游乐场”的风险和法律责任。
曾有无人机倒挂东方明珠塔尖
今年2月25日,一段无人机倒挂在东方明珠塔尖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东方明珠方面当时表示,此事件系旧闻,视频中显示的无人机系大疆公司的御 Mavic系列无人机。
记者在大疆官网上查询限飞区时发现,除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相关区域外,还包括了上海陆家嘴周边、南浦大桥等多个相关区域,已设置为禁飞区。
在上海,无人机应该怎么飞?
其中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已于1月1日正式实行
一起来看
实名登记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应当依法进行实名登记。上海“随申办”为市民提供了移动端的便捷化实名“信息核验”服务,市民朋友只需登陆“随申办”相关栏目,短短几秒就可以完成注册。
服务入口
市民进入“随申办”APP(含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搜索栏搜索【无人机】信息核验、飞行报告等服务项目并点击进入服务。


服务使用-无人机录入



飞行报告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由于本市会有一些临时的安全管制,适飞区域时常会产生变化,市民在放飞前可以在“随申办”内通过“飞行报告”服务,即时获知所放飞区域是否属于适飞区域,实现“随报随飞”, 避免无人机“闯入”管制区域。


无人机转让
对于无人机转让或者使用者发生变化的,可在“随申办”内通过“无人机解绑”的服务,对该无人机原绑定的手机进行解绑,新用户登陆“随申办”即可重新进行“信息核验”和“飞行报告”啦。


境外人员飞行活动
为进一步便利境外人员在本市实施无人机活动,“随申办”针对境外人员上线了英文版界面,只需通过持有的护照或境外人员永居证登录“随申办”完成无人机实名“信息核验”,并进行“飞行报告”,即可使用无人机记录下“申城”美景啦。

警方提示
市民群众在进行无人机飞行时一定要注意提前检查无人机状态,做好安全飞行准备,遵守属地公安机关地面管理要求。未经实名登记、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都是不允许飞行的,模型航空器只能在航空飞行营地内飞行。
小朋友使用无人机一定要小心,不满8岁的小朋友只能在家长指导下操控微型无人机;已满8岁但不满18岁的人员操控微、轻小型无人机也需要家长现场指导哦。
(综合自东方网、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