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蜂巢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财报解读:份额增长10.83%,净资产大增12.41%,净利润8680.85万元,管理费234.54万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1:00:00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蜂巢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报已发布,各项关键数据变动显著。报告期内,基金份额总额从24.21亿份增长至25.83亿份,增长率达10.83%;净资产合计从24.79亿元增至27.87亿元,增幅为12.41%;净利润实现8680.85万元;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234.54万元。这些数据反映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的规模扩张与经营成果,对投资者了解基金表现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要财务指标:盈利与规模双增长

本期利润大幅提升

2024年该基金本期利润为86,671,187.58元,相比2023年的137,285.54元,增长幅度巨大。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加,2024年投资收益为77,375,769.12元,高于2023年的55,933,962.01元,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有所增长,从2023年的928,206.27元增至2024年的17,973,653.81元。

年份本期利润(元)投资收益(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元)
2024年86,671,187.5877,375,769.1217,973,653.81
2023年137,285.5455,933,962.01928,206.27

净资产规模稳步扩大

期末净资产从2023年末的6,904,441.32元增长到2024年末的2,780,422,566.34元,增长倍数明显。这主要源于基金份额的增加以及基金投资盈利的积累。2024年末实收基金为2,583,249,569.60元,较2023年末的2,420,993,179.80元有所增长,未分配利润也从58,622,384.56元增至204,077,438.06元。

年份期末净资产(元)实收基金(元)未分配利润(元)
2024年末2,780,422,566.342,583,249,569.60204,077,438.06
2023年末6,904,441.322,420,993,179.8058,622,384.56

基金净值表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份额净值增长率可观

2024年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A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6.34%,C类为6.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均为1.15%,两类份额均大幅超越业绩比较基准。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99%,C类为9.92%,同样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份额类别2024年份额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份额净值增长率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A6.34%1.15%9.99%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C6.20%1.15%9.92%

净值增长稳定性

从净值增长率标准差来看,过去一年A类为0.08%,C类为0.08%,波动较小,显示出基金净值增长较为稳定。这表明基金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风险。

份额类别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标准差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A0.08%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C0.08%

投资策略与业绩:把握市场节奏增厚收益

投资策略分析

2024年该基金以指数跟踪为基础,在上半年采取中性久期策略,收益表现一般。下半年通过精准跟踪和择时策略,在债券市场不同阶段灵活调整,如在9月底政治局会议后政策力度变化时,把握宽货币和宽财政政策切换时机,增厚了组合收益。

业绩归因

基金在二季度至四季度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操作策略的有效执行。通过合理运用杠杆和久期调整,在债券收益率下行阶段获得较好收益,实现了复制跟踪目标,达到了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效果。

市场展望:政策托举下的机遇与挑战

宏观经济预期

展望2025年,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托举下,国内经济供需有望更为平衡。供给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利润温和修复;需求端消费、基建投资等有望改善,但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出口也面临关税上行等压力。

债券市场影响

中长期债券市场核心逻辑在于信贷需求和货币政策。2024年9月底政治局会议以来经济数据好转,预计2025年债券市场将受政策和经济数据双重影响,基金需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费用分析:管理与托管费用稳定

管理费

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2,345,352.27元,较2023年的2,320,385.99元略有增长。基金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15%年费率计提,资产规模的增长导致管理费相应增加。

托管费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为781,784.05元,2023年为773,462.03元,同样因资产规模增长而有所上升。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05%的年费率计提。

年份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元)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元)
2024年2,345,352.27781,784.05
2023年2,320,385.99773,462.03

交易与投资收益:债券投资主导

交易费用

2024年交易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报酬、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营业总支出,共计8,717,936.37元,相比2023年的10,852,781.34元有所下降。其中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7,566,310.86元降至2024年的5,382,600.06元。

年份营业总支出(元)利息支出(元)
2024年8,717,936.375,382,600.06
2023年10,852,781.347,566,310.86

股票与债券投资收益

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2024年债券投资收益为77,375,769.12元,包括利息收入45,911,117.93元和买卖债券差价收入31,464,651.19元。而股票投资收益在本报告期及上年度可比期间均无记录,符合基金投资策略。

年份债券投资收益(元)债券利息收入(元)买卖债券差价收入(元)股票投资收益
2024年77,375,769.1245,911,117.9331,464,651.19
2023年55,933,962.0152,470,828.283,463,133.73

关联交易:无重大关联交易

本报告期内,基金未通过关联方交易单元进行股票、权证、债券交易及债券回购交易,也未有应支付关联方的佣金。与关联方进行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债券(含回购)交易金额较小,未对基金产生重大影响。

股票投资明细:无股票投资

本报告期末,基金未持有股票,符合其债券型基金的定位,专注于债券市场投资以控制风险、追求稳健收益。

持有人结构:机构投资者占主导

持有人户数与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986户,其中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A类持有人336户,户均持有7,669,362.83份,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99.9281%;C类持有人669户,户均持有9,482.30份,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00.0000%。整体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99.6827%,处于主导地位。

份额类别持有人户数(户)户均持有的基金份额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A3367,669,362.8399.9281%0.0719%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C6699,482.300.0000%100.0000%

管理人从业人员持有情况

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A类630.29份,占比0.0000%;持有C类1,277.60份,占比0.0201%,合计占比0.0001%,持有比例极低。

份额变动与资产配置:份额增长,资产配置稳定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2024年A类基金总申购份额为2,550,670,757.18份,总赎回份额为2,394,745,555.47份,期末份额总额为2,576,905,909.86份;C类总申购份额为12,452,387.82份,总赎回份额为6,121,199.73份,期末份额总额为6,343,659.74份,两类份额均呈现增长态势。

份额类别总申购份额(份)总赎回份额(份)期末份额总额(份)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A2,550,670,757.182,394,745,555.472,576,905,909.86
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C12,452,387.826,121,199.736,343,659.74

资产配置

基金资产主要配置于固定收益投资,2024年末固定收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96.52%,为2,691,209,677.26元,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3.11%,其他各项资产占0.37%,资产配置结构稳定,符合债券型基金特点。

项目金额(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固定收益投资2,691,209,677.2696.52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86,750,366.463.11
其他各项资产10,309,416.400.37

租用交易单元:无股票交易

基金租用国海证券2个交易单元,但本报告期内无股票交易,也无应支付该券商的佣金。这与基金专注债券投资的策略相符。

综上所述,蜂巢中债1 - 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在2024年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规模有所增长,投资策略执行有效。然而,2025年面临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基金需持续优化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健的回报。投资者在关注基金过往表现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基金策略调整。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