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踏青” 解锁文化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0:31:00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清明兼具节气、节日“双重身份”,还融合寒食和上巳两节习俗,内涵丰富。清明假期,很多小朋友走进山西博物院,开启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为传统节日注入现代解读。
4月4日,山西博物院“文物话清明”趣味小课堂,带领孩子们穿越时光,与文物共赴文化之约。剧场演出演绎介子推历史故事,品尝碧玉青团感受春天的清甜,诗词飞花令接龙遨游文学长廊。孩子们在与文物的互动中解锁清明文化密码,青铜器和陶俑都变身历史老师,孩子们童声演绎的忠义传奇,触摸节气智慧,诗词中的传统节俗在孩子们心中焕发新活力。
4月6日,“跟着成语看秦晋”小课堂上,小朋友们化身成语侦探,穿越千年寻宝秦晋大地,开启成语冒险之旅:听“退避三舍”“秦晋之好”如何藏在青铜器纹饰里;穿上古装演一场“假道伐虢”小剧场,用文物道具还原战场风云;成语闯关环节,答对暗号赢取“变局——春秋时期的秦与晋”展览文创。
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上百组家庭穿梭于“青铜王国”,以文物知识卡为线索,解密文物“身份”。孩子们手持卡片比对青铜纹饰,化身文物小侦探,在知识闯关环节,家长孩子齐上阵,讨论声四起。在印章收集区,参与者更是排起长队,等待晋公盘神兽跃然卡上。清明的户外踏青固然有春日惊喜,博物馆里的清明新玩法也趣味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