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产出好风景 好风景带动好经济
青海作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以其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日益凸显的生态竞争优势,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这片高天厚土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构建全域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在有限生态承载力框架内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其中生态旅游业作为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
在这片“举目皆景、移步成画”的生态高地,青海正以创新思维重构“美丽经济”发展范式。构建起供给需求双侧发力的产业生态圈:通过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质量增强市场吸引力,依托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的良性循环。当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等世界级生态地标持续释放品牌效应,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文体旅融合项目迭代升级,高原特色民宿产业集群蓬勃兴起,生态资源正通过系统化、精品化、品牌化运营,转化为支撑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当被问及青海印象,世人总会惊叹于其雄浑壮美的自然画卷。从昆仑雪峰的巍峨圣洁到青海湖的烟波浩渺,从坎布拉丹霞的鬼斧神工到门源油菜花海的天地织锦,这些自然馈赠的生态瑰宝,亦是青海最引以为傲的“绿色家底”。
近年来,随着“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旅游理念兴起,青海依托原生态山水本底,创新推出高原生态研学、国家公园探秘、星空观测等特色产品,打造出令都市人群向往的“心灵栖息地”。
以生态禀赋铸就旅游品质,以旅游开发反哺生态保护,青海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篇章。
在这里,人们既能领略三江之源的生态大美,更能感受到绿色动能带来的深刻变革:传统畜牧业向生态体验游转型,唐卡绘制等非遗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生态红利正通过三产融合渗透到每个产业链条。更令人振奋的是,成千上万农牧民通过生态管护员、民宿经营者、文化讲解员等新身份实现增收致富,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形成共振效应。
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壮阔图景中,处处跃动着创新发展的时代脉搏。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此交汇共生:有机畜牧业基地变身观光牧场,光伏电站化身科普教育基地,清洁能源示范园区成为工业旅游新地标。这种“生态+”的跨界融合,正催生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科考旅游等新业态,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绿色产业体系。
在这场绿色变革中,“生态守护者”向“绿色创业者”的转型尤为亮眼。从三江源牧民放下牧鞭端起“生态饭碗”,到茶卡盐湖“天空之镜”孕育摄影产业;从年保玉则生态移民转型旅游服务,到隆宝滩湿地周边社区共建观鸟基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已升华为自觉发展理念,实现着群众从生态保护中收获发展红利,“护生态、卖风景、富口袋”的共赢格局。
在青藏高原这片生态文明高地,青海正以生态旅游为支点,撬动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变革。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一个涵盖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已然成型。这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不仅让“山宗水源”焕发新生,更在青藏高原竖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标杆。
编辑:刘海钧;